文化遗产设计类立足于国家文化传承的视野,通过对历史遗存的保护、更新与创造性再利用,深度挖掘文化遗产的多维价值。在国家价值层面,它致力于强化文化基因的当代延续,构建具有认同感的文化符号体系;于社会价值而言,它以设计重塑遗产的社会功能,使其成为记忆容器和公众文化共享的枢纽;其传播价值体现在运用数字媒介技术打破时空壁垒,实现文化遗产的全球化叙事与年轻化触达;而教育价值则在于培育公众对历史文脉的敬畏之心与文化自信的根基。
设计学科为文化遗产的活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方法论支撑与创新表达路径。空间改造、视觉转译、数字交互等设计核心能力,直接服务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生,设计教育中强调的系统思维、批判性创新与社会责任,正是破解文化传承与时代需求矛盾的关键。这种联动不仅赋予历史遗存新的功能维度,更使文化遗产真正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活态载体。
本类作品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学生在田野调研与跨界实践中深化历史认知,锤炼文化守护者的使命感;设计成果直接服务于更新,如工业遗产转型文创园区、非遗工坊升级为体验空间,开辟文化遗产与未来社会发展的共生模式。文化遗产印证着设计对文化遗产的激活逻辑——存续历史基因、焕新空间功能、重构情感联结。
赛道目标
以文化遗产为创作母体,运用设计思维与创新技术,产出兼具文化深度、功能价值与未来视野的作品,共同探索智能时代下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的中国范式。
作品要求:不限制创作形态,但最终需要以静态或动态的作品形式提交。
静态作品要求:提交格式为JPG、GIF或PNG。色彩模式RGB、分辨率300dpi,每张图片大小不超过10M,提交张数不限。如需做成展板,标准竖版A3尺寸 (297mm x 420mm);
动态作品要求:视频长度2-10分钟,视频大小不超过2G,清晰度不低于1080P,横屏竖屏均可。视频编码:H.264、H.265,视频格式:MP4,并提交作品宣传图4张。
{{awardFileList[0].field1}} | {{awardFileList[0].field2}} | {{awardFileList[0].field3}} | {{awardFileList[0].field4}} | {{awardFileList[0].field5}} | {{awardFileList[0].field6}} | {{awardFileList[0].field7}} | {{awardFileList[0].field8}} | {{awardFileList[0].field9}} | {{awardFileList[0].field10}} |
---|---|---|---|---|---|---|---|---|---|
{{item.field1}} | {{item.field2}} | {{item.field3}} | {{item.field4}} | {{item.field5}} | {{item.field6}} | {{item.field7}} | {{item.field8}} | {{item.field9}} | {{item.field10}} |